拉面分为几种粗细?中国的面条文化,这些面你吃过哪些?

2023-12-19 10:33:17麦麦的美食
面条起源于中国,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。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里,正月更有逢“七”的日子要吃面条的习俗~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,取长寿之意。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馍,但说到面条,

面条起源于中国,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。在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里,正月更有逢“七”的日子要吃面条的习俗~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,取长寿之意。

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馍,但说到面条,北方的小伙伴们爱吃,南方的小伙伴也一样为面沉迷。

今天我们聊聊中国的那些面条和面条文化。

中国历史上第一碗面------来自北方

在青海,我们国家曾出土过一碗面条。

大概是当时突发地震,这碗刚出锅的面条不幸扣翻在地,因祸得福,在废墟中隔绝空气,历经四千年重见天日,证明了北方人吃面之早。

时间推移到今天,位于青海附近的新疆、甘肃两地,至今还凭借新疆拌面和兰州拉面而享誉全国。看看路边满大街的三江源和兰州拉面。

一、新疆拌面

一盘没有金黄色泽和浓厚汤汁的新疆拉条子,简直不好意思端上桌来。

新疆拌面维语叫“拉合曼”或“郎曼”,在过去真是巴依老爷吃的高级美馔,穷人哪吃得起?南疆汉人则按维语发音叫做“凉面”,意思大概是用凉水过面,其实我觉得也许本来这个维语词就源自汉语“拉面”或“凉面”。

新疆虽然也有汤面,但真正招待客人,汤面是拿不出手的。太寒酸。在大方实在的新疆人看来,出门上路一走就是几百公里,请吃就得吃得瓷实,顶饱,靠汤水灌饱似乎是在骗人。再说,好的拌面那味道也是不可抵挡的。

二、兰州拉面

当然,在机场火车站匆匆吃下的那一碗冠名“兰州”的拉面,或许是出自青海化隆人之手。地道的兰州拉面粗犷之中也带有一些考究,仔细数一数碗里的“一清(汤)二白(白萝卜)三红(辣椒油)四绿(香菜葱花)五黄(面条)”齐不齐全,你就知道这拉面正不正宗。

和各地快餐式的“兰州拉面”不同,当你正走进兰州一间正宗的牛肉面店铺,旁边一个西北大汉撩起袖子,大喝一声:“二细!”在外省人听起来,简直像是江湖黑话。

没错,你可以报上自己想要面条的“型号”,拉面师傅会根据你的需求掌握分寸,调整面条的粗细程度。

拉面呢,大致分为圆形和扁形两种。

前者有粗、二细、三细、细、毛细等几种款式,后者则用大宽、宽、韭叶来区分粗细程度。偏好劲道的年轻人,牙口不好的老年人,都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面条。

三、陕西裤带面和biángbiáng面

陕西最有名的几种面条,深深烙印着三秦的地域性格。

在所谓的“陕西八大怪”中,与吃相关的就占了三样:面条像裤带,锅盔像锅盖,油泼辣子一道菜。

裤带面是陕西人对嚼劲追求的极致体现,宽约一寸的面条相比于风行南方的阳春面、竹升面,几乎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。面条入口,狠狠地嚼上几下,是关中乡党的快事。

裤带面更宽,没有Biángbiáng面臭美,大多有裤带面没有的花边或者波浪纹(Biángbiáng面的特殊制作方法所形成)

从油泼面、岐山臊子面、蘸水面到永远也写不出来的biangbiang面,陕西面吃进嘴里,总像是在舌尖吼一台豪迈粗犷的秦腔。

biangbiang面制作时扯面会有拍打的动作,面条打在案板上会发出“biang~biang~”的声音,节奏自行脑补弹棉花的韵律。

四、山西刀削面

就像新疆拌面和兰州拉面一样的不同, 虽然陕西和山西只隔一条黄河,但对岸山西人对面的理解又有不同。山西人最重视的是面条的外形,反倒浇头汤底没有多么看重。

当外地人坐在一家山西面馆里,面对菜谱怯怯地询问:“剔尖、手擀面、刀削面,味道区别大吗?”山西人就会认真地点点头:“当然不一样。”

因为他们笃信,即使是同样的汤底和浇头,面的形状发生改变,味道也会天差地别。

从某种意义上说,流行于这里的很多面食,早已经超出面条的范畴。

拨鱼儿呈梭形,口感爽利;抿蝌蚪三五厘米长,形似蝌蚪,软糯易嚼;猫耳朵顾名思义,像猫耳一样卷曲,可煮可炒;栲栳栳则有点像蜂巢的结构,蒸熟后一环一环扯下来蘸料吃;擦面则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形状,非得亲眼看看亲口尝尝不可……名字看起来就眼花缭乱,做法更是五花八门。

北方人对于南方的面可能不屑一顾,但杭州着实是爱吃面的地方。

五、杭州片儿川

片儿川面是杭州奎元馆的名点,面的浇头主要由雪菜、笋片、瘦肉片组成,鲜美可口。在当时,梅兰芳,盖叫天,周璇、石辉等文艺界知名人士,都是奎元馆的座上客。

客们情愿开着豪车,带着初恋般的女友挤在不足十来平米的空间里,面面相觑,夏天汗涔涔吹着小电扇也要吃一碗。不要说瑟瑟发抖的冬天了,热汤面就是空调,反正不会冷的。

相传片儿川面,还是奎元馆初创时小面店的看家面,传说是清时某年浙江举行乡试到杭州来赶考的读书人很多,各地考生齐集杭城,店主为招徕这些读书人的生意,就以倒笃菜、笋片、猪肉片烧制成的大众化面专门供应外地书生。在所售之早餐面中添加三只蛋,寓"连中三元"之意。时有一书生因奎元馆面好价廉,常来吃面,后得中乡试举人第一名"解元",放榜之日,特到店里向店主致谢,因小面店尚没有招牌,就当场题写"奎元馆"三字作为招牌,从此,奎元馆的片儿川面名声大振,食客盈门。凡来杭州应考者,都慕名前来吃面,图个吉利。

六、苏州枫镇大肉面

陆文夫先生的《美食家》里描绘了苏州人早起吃面的情景。且不说苏州面的各种“花式”,单是基本的做法吃法就有硬面、烂面,宽汤、紧汤,拌面,重青、免青,重油、清淡,重面轻交、重交轻面,过桥等等,更不用说主人公心心念念“头汤”这样的讲究了。

说中提到的面馆“朱鸿兴”始自1938年,在苏州还算不上老资格。早至康熙年间,瓶园子的《苏州竹枝词》就有“三鲜大面一朝忙,酒馆门头终日狂”之咏,且有小注,称面馆是“傍午即歇”,酒馆是“自晨至夜”。

面馆在以前是江南吃早点的地方。

然而面馆在中国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宋,那时临安就开了各色面馆,是市井百姓的去处,《梦梁录》说“此不堪尊重,非君子待客之处也。”由此也可以看出,面条很早在江南一带已然是很普及的食物了。依我的感觉,江南的面条,花样并不在面条本身,汤和浇头才是主角。一方面可能是自古江南富庶,食材丰富。另一方面,也可能和小麦的筋度有关。

七、广州云吞面

碱水面几乎都分布在南方,具体的历史成因没有仔细查证,但可能因为气候等原因,南方生产的小麦筋性普遍较差,不添加碱水制作出的面条太软、发粘,口感不佳。久而久之,人们也就习惯了加碱以后的特殊风味。

比如这广州的云吞面,就是碱水面中的一绝。

云吞面,或叫做馄饨面,馄饨面在行内称为“蓉”或“拥”(此时两者粤音均为 jung“涌”)。

“蓉”据说是“芙蓉面”的简称,“拥”据说是早期的馄饨面比较小,冬天时低下阶层把小碗抱(即“拥”)在怀里,饱肚之余又可取暖,因此又称“细拥”(细就是小的意思)。也曾经是广州西关少爷的最爱。

一碗好的云吞面最重要的就是面,云吞,汤三样必须俱佳,缺一则称不上好。

面非土鸭蛋人工压制竹升面不行,汤非大地鱼猪骨所吊不行,虾非大只野生鲜虾不行。

以上汤面。

干捞没有虾子大把猪油一勺绝!对!不!行!

云吞皮薄,透得出虾肉的粉嫩色,入口爽滑,虾肉饱满弹牙。

面更具有弹性带嚼尽劲,汤清面爽,韭黄切得真是赏心悦目。

简单最复杂。

一碗热烘烘的面条,寻常人家食材,吊起鲜活滋味,全部市井烟火人生。

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那样,“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,落在食物上,都是不动声色的简单”。

“何平叔美姿仪,面至白,魏明帝疑其傅粉。

正夏月,与热汤饼。

既噉,大汗出,以朱衣自拭,色转皎然。”

------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

《世说新语》里有个小故事:大臣何晏是著名帅哥,肤色极白,皇帝为了验证他有没有涂粉,故意大夏天请他吃热汤面,满头大汗的何晏忍不住用衣服擦脸,结果越擦越白,大家才相信他是素颜。

相关文章

冻水饺如何煮不破皮?用冷水还是热水?教你只用1招,饺子不破皮,个个完整
小三是什么意思(情人和小三的区别!)
凤仙花怎么种植教程(凤仙花晾根技巧)
饺子馅有哪些 这5种饺子馅最合适,荤素搭配鲜嫩多汁,营养又好吃
渤海在哪个省哪个城市啊(我国的内海——渤海简介)
泰国的河鲫鱼,我们的观赏鱼!
ps艺术字体设计教程(学习PS制作漂亮的绿色翡翠字体)
足球比赛多少分钟一场(足球规则:每场90分钟)
第一次约会聊天话题技巧(第一次约会聊什么话题能打动女生)
六亲指的是哪六亲(俗语“人穷断六亲”,说的是哪六亲?)
山叫驴和蝈蝈的区别(“驴驹”不是蝈蝈)
形容雪的诗句(9首描写“雪”的经典诗词名篇)
月季树嫁接用什么树种最好(树状月季花有两种砧木嫁接)
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什么意思(仓央嘉措不识汉字,那么“不负如来不负卿”到底是谁写的?)
西游记第十四回概括主要内容(西游记原著第十四回梗概及文化常识)
中国国徽的含义是什么(国徽你了解多少)
身份证丢了能坐火车吗(没有身份证如何上火车?如何回家?)
降雨量100毫米是多少(降水量是怎么计算的)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