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本研修是什么(让校本研修真正回归常态)
2024-11-15 08:46:26仲修一生谋求学校发展,必须依靠教师发展。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于高尚的职业操守和不断发展的职业素养,教师在其成长历练中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,并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。如何走出一条“教学助发展,教研促质量”的既严谨务实又创新高效的发展之路,必须有对校本研修的准确定位和对其重要性的深刻领会,让校本研修真正回归常态。

一、校本研修现状分析
校本研修是教师“以校为本”实施的能够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常态化研修模式。研修能够帮助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实现职业认同,更新教学理念,提升业务水平,提高教育质量,助力教学发展。教师的校本研修必须立足本校,切中问题,目标明确,精准施策,成效显著。时至今日,校本研修在落实上仍是良莠不齐,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学校对于校本研修的工作思路不清,安排不实,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指导。二是教师对于校本研修助力专业成长的认识不足,缺乏研修的主动性和针对性,体会不到研修价值。三是校本研修文化氛围不浓,学校教研体系建设不够完备,缺少系统化的理论指导。

二、校本研修基本认识
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在学校,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研活动与教学实际的有效结合,是能够解决教师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,是教师提升教学素养,生发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手段。教研能够促进教学,教学发展必将推动教师发展,进而实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。对校本研修的认知,应避免出现理论化、形式化、功利化现象。研修就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呈现和有效解决,就是扎扎实实的涵养师德和提升能力。可以说,学校校本研修落实的越好,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越快。缺少研修的教学,发展动力肯定不足;缺少教学实践的研修,只能是纸上谈兵,毫无用处。研修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更是能够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,学生的成长才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价值体现。

三、校本研修基本遵循
1、坚守理想信念,遵循职业认同。
作为研修主体的教师,除具备对校本研修的准确认知外,还应有规范的研修思路,明确的研修目标,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。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和积极作为,一定程度上与自身职业理想不够坚定,价值取向失衡,缺乏职业幸福感有很大关系。好的老师一定是在默默奉献中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,一定是在孜孜不倦中彰显高尚的价值追求。人民教育家于漪说自己“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‘合格’的教师,这个‘合格’不是用量化来衡量的,而是国家的要求、人民的嘱托。”足以看出,理想信念和职业认同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。校本研修的实施,首要任务在学校管理层面,必须有充分的校本调研做支撑,对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有客观分析,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师德师风建设,逐步让教师有职业认同,有为之奋斗的职业意愿,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观期盼,在这样的理想信念坚守中,教师才能将全部热情倾注于教学,并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实施校本研修。
2、提高研修效果,遵循自觉自律。
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,也上不出十全十美的课。这一点正是研修必须做到常态化的客观依据。研修是修复,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妥善解决的有效手段,研修更是脱变,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量变中求得教师教学水平质的飞跃。如果教师的研修仍旧停滞在学校安排下的被动接受阶段,除了耗费精力,也绝不会有好的研修效果。让研修回归常态,就必须解决好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观念转变这一前置问题,只有教师将自身专业发展从认同转化为一种行为自觉,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自我修正和实践,有提升自我和不断超越的自觉意识,并在教研组甚至学校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了对专业提升的一致认同,这种认同实质上是就是一个学校的教研文化,就是给教师不断学习,自觉研修提供了良好环境,也让教师主动发现问题,自觉解决问题,提高研修效果变为可能。
3、提升教学水平,遵循终身学习。
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必须不断适应社会发展,这种适应不是被动的、被牵制的,而是个体在学习成长中主动融合的过程。作为承担育人职责的教师,是要指引学生成长成才的,其职业属性决定了教师的终身学习有多么重要。随着教学、课程、教材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,教师深刻体会到知识、方法、理念的固化与社会对教师师德、素养、能力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,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为: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作为根基,就很难推进教学研究,很难提升教学水平。作为学校,要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提升的机会。要谋划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,建立教师全员培养提升机制,能够通过规范的管理手段,让教师的中师学习和不断成长成为可能。信息化改变了人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方式,显著表现就是加快了节奏,但人和事物一样,也是有着恒古不变的成长发展规律的,因此,重视前因后果,重视教学过程,重视教育规律,才是教育应该遵循的模式。静得下来,在教学之余读书学习,丰富自我;坐得下来,在课堂之外潜心研究,提升水平;拿得出手,在研修之后积极实践,获得成效,才是教师的研修常态。
4、打造高效课堂,遵循创新改革。
实施校本研修,正是为了提升教师发展,提高教学质量。课堂教学作为展现教师专业素养,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,无疑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。校本研修所要解决的问题,所要运用的理论成果,无不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实践。可以说,校本研修一定程度上就是课堂教学研修,因此,积极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,离不开教师的主动研修,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的大胆创新。教师往往表达最多的话题,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都是在课堂中,解决好课堂中的问题,才是校本研修的关键。围绕课堂教学,针对问题的研修是最有效的,在学法指导、习惯培养、素养提升、教学模式建立、作业分层设计、德育教育渗透、综合实践教育等方面,教师可以积极作为。研修的渐进深入和目标清晰,带来的是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不断提升,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,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步发展。

四、校本研修作用发挥
研修回归常态,体现的是研修作为一种方式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体现。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教学,促进教师发展,进而推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。校本研修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。一是教师层面,教师将校本研修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,使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能够得以有效解决,同时教师的研修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,以研修为手段的教学提升才是回归了教育本质,任何脱离教学的研修,形式化、功利化的研修都是对教学的极大漠视,是对学生成长的漠不关心。二是学校层面,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正如教学工作中的润滑剂,能让教学良性发展,让教师在抓好常规的全过程始终有问题意识,让学校在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纠错意识,进而形成教师主动研修,学校主动完善,使教学核心地位和质量提升理念牢固树立。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靠现成的经验,缺少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,正如备课,只是照搬照抄,毫无个人努力的痕迹,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,可能教师个人上课都毫无激情。因此,研修的实施,必然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。三是学生层面,研修能够让共性问题和教学缺失得到及时弥补,能够让教师丰富课堂教学载体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提高学习成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,教师因研修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过程,就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,更是让学生全面发展,健康成长,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,实质上,研修的主体虽是教师,但受益者中,学生才是最终目标。

然而,实现校本研修的常态化实施并非易事,学校需要有完整规范的管理机制,有对教师研修的过程性指导,更有通过研修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长远规划。作为教师除了观念转变之外,还应具备教学质量意识和加强自身建设,有努力实施教学,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高尚师德,有孜孜不倦学习提升专业水平的职业追求。在曲折漫长的教改之路上,无论学校还是教师,都应围绕学生成长和质量提升而不断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