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血丹心什么意思
2024-12-08 09:47:04凌毅生活有感碧血丹心
【名称】碧血丹心[bì xuè dān xīn]
【释义】碧血:血化为碧玉,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;心:忠心。“碧血丹心”:满腔正义的热血,一颗赤诚的红心;形容十分忠诚坚定。常用来称颂为正义事业牺牲的烈士。
【出处】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后据此衍生出成语“碧血丹心”。
【示例】“南來未盡支天策,碧血丹心留片石。”(摘自清·丘逢甲《和平里行》)
【语法】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
【近义词】赤子之心 赤胆忠心 披肝沥胆
【反义词】包藏祸心 狼心狗肺 背信弃义
成语典故
苌弘(约前565—前492),古蜀地人。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天文学家。以才华闻名于世;周景王、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属下大夫,曾为孔子之师(苌弘尤其精通音律,孔子曾向他请教乐事;韩愈的《师说》里有一句“孔子师郯子、苌宏、师襄、老聃。”。
春秋末期,公元前492年,晋国正卿赵鞅派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,去离间周敬王和苌弘的君臣关系。
叔向故意频繁地同苌弘接触,有时密谈到深夜才告辞,试图引起周敬王和刘文公对苌弘的怀疑。
最后,叔向去晋见周敬王时煞有介事地说:“大王,我们晋国已经查明范氏、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,你不必再查究苌弘了。我也告辞回国复命去了。”
叔向临走时,故作匆忙状,假装不慎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信件遗落在殿阶上。内侍把信捡起来交给周敬王。周敬王打开一看,竟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。
信曰:“请转告晋君,尽速发兵攻打周国,我将迫使敬王废黜刘氏,以作内应”云云。
周敬王把信传给刘文公,刘看了大怒,不辨真假,立即要周敬王搜捕苌弘,诛灭其九族。周敬王念其辅佐之功,不忍加害,但最终还是把苌弘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去了。
苌弘有口难辩,悲愤交加;没想到自己对周王室一片忠心,到头来却因一封假信,落得如此悲惨结局。他到蜀地后,郁郁寡欢。不久便剖腹自杀了。
苌弘的冤死,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同情,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,埋葬后立碑纪念。三年后,掘土迁葬,打开玉匣一看,他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。
后人遂用“苌弘血化碧、三年化碧”等形容刚直忠正,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之士;成语“碧血化珠”、“碧血丹心”即由此而来。
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忠诚但却不被信任。碧血的意思就代表了主人是一个忠诚坚贞的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