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知己者死为悦己者容是啥意思(通俗解读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”)
2024-12-06 09:17:01守得思录通俗解读人情世故(第349期)
本文通俗解读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”
首发作品,原创不易,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是一句古老的民间俗语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将士愿意为知己者去赴死,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的人去用心打扮自己的妆容。
人活在这个世界上,绝大多数人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人理解和赏识自己,一旦遇到了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,就视为遇到了知己,并且愿意为这样的人去做事,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。这样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?
句中“士”,指将士、士兵、士卒。也指部下、下属,也指朋友之间,也可泛指男士。
“知己”,是指了解、理解、赏识、懂自己的人。知己的意思,不是“我知道我”,而是“他知道我”。我知道我,那不是知己,而是自知。
“女”,是指女人、女士。
“悦己”,是指取悦自己,使自己快乐。悦己的意思,不是“我取悦于我”,而是“他取悦于我”。我取悦于我,那不是悦己,而是无脑的大傻子。
“荣”,是指容貌、容颜。意思是装饰、打扮自己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句话的进一步解释就是:男人做事,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,知道为谁做,为什么做,为知己者去做事,可以为知己者死,但不能不明不白的去送死。女人爱美,但是女人装饰、打扮自己,一定是为了取悦于自己的人,不是随便给别人看的,不懂的人看不懂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”这句话最早起源于在疆场上厮杀的将士。他们知道这仗是为谁打、为什么打,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,而且自己的家人还能得到妥善的安抚,这样的国君或者元帅,视为知己者,愿意拼死而战。相反,如果不知道为谁打仗,为什么打仗,稀里糊涂的参战,就可能白白的送死,将士们是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战争的。
将士参战,各有不同的目的。有的是为了军饷而战,当兵吃粮,到时候就要发饷。能够拿到饷银的士兵,就可能把上司当做知己。有的是为了信仰而战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上下一心,互为知己。为信仰而战,往往容易取胜。而为饷银而战,士兵们有可能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临阵脱逃。同样都说是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但能不能做到就不一定了。
这句话演变到现在,也有人当着领导或者朋友的面,表示“士为知己者死”,已经远远超脱士兵的范畴了,是不是知己也不好说,一句说辞或表态罢了。
“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倒是一句实话。女人确实由于有人取悦于自己、欣赏自己而愿意打扮,但打扮的程度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。
有的女人,知道真正取悦于自己的只有自己的丈夫,所以她为自己的丈夫而打扮,当然是在自己的家里,只有丈夫能看到。而对外人,则非常检点,不动于色。爱要真诚,不能分享。
有的女人,在自己的丈夫面前极尽邋遢,而描眉打扮,招摇过市,去取悦于他人,极力的取悦于他人,或勾引他人的取悦,这是典型的荡妇心态。当然,这样的女人,一定不会是这句俗语所能包含的状态。
但是我们应该知道,“女为悦己者容”并不是这句俗语的重点,只是用它做一个举例或比喻。意思是说,士,就像“女为悦己者容”那样,为知己者而死。
有人把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句话的意思错误的歪曲为:男人愿意为欣赏自己、了解自己的人而拼命;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、喜欢自己的人打扮。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,因为有人欣赏自己、了解自己就去拼命,那么男人岂不是都变成了无脑、不自信的人了吗?女人为所有欣赏自己、喜欢自己的人去打扮,这个世界岂不是乱套了?家庭还能和睦和谐吗?如果相信了这样的解释,便会把男人引向无脑,便会把女人引向无知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句话说的不是爱恨情仇,而是开动智力和智慧,选对人,跟对人,上下一心,齐心协力,干大事,成大事。
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句话说的不是渴望别人的理解和欣赏,不是祈求别人的理解和欣赏,而是相互欣赏相互认可。不管你是否理解我,不管你是否欣赏我,我都在。不能因为没有人理解,没有人欣赏,就迷失方向。这当然就需要在自强基础上的自信,没有自强基础上的自信,就是盲目的自信。有了自信,才有人理解,才有人欣赏。否则那样的欣赏,就一定会贱卖了你。
解读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”这句话,我们就更加懂得一定要自立自强自信,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,就连选择为谁而死的机会都没有。如果有了自立自强自信,就不需要去巴结别人,就不需要去乞求别人的理解和赏识,知己自然来。
不要像傻女人那样,通过装饰打扮去取悦于他人,讨来的取悦不是真正的悦,极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游戏,并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。
知己是相互的,在一个频道上,同频共振。要珍惜知己,士为知己者死,就是死得其所。
人生,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,不要一味的讨别人的喜欢。做好自己,让别人不得不喜欢你,即使你不熟悉他,他也要真诚的喜欢你,慕名而来。
